阜平:搬出大山 “种”出幸福

发布时间:

2020-12-04


顾军:阜平县色岭口村村民

58岁的顾军,女儿已出嫁,儿子现读初一,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通过贴息贷款10万元,在阜平县色岭食用菌产业园区承包了一个香菇大棚,当年纯收入4万多元,实现脱贫。如今,顾军通过易地搬迁政策,旧房子置换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新房,走上了小康路。



顾军在香菇大棚内检查菌棒。杨洪光 摄


新房里,顾军的妻子正在侍弄花草。杨洪光 摄
 

11月23日一大早,阜平县色岭口村村民顾军推门走出新盖的临时房,哈了一口气,就又钻进了旁边的香菇大棚。

“20.2摄氏度,没问题。”

 

大棚里,一排排铁架子整齐地排列着,两万多个菌棒被均匀地放在上面。顾军老伴儿龚计荣正在开窗给大棚透气,他则径直走到温控器前,查看上面的数字。

 

15年前,由于患了脑血栓,顾军身体活动受限,干不了重活。一向要强的他,门都不愿意出,全家只能靠龚计荣在小饭店打工维持生活。后来,龚计荣也生了一场大病,全家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不仅没有了经济来源,还得花钱看病。有一年,我一个人在家中了煤气,幸好后来被发现,才捡回来一条命。”说起那段困难日子,顾军语气有些沉重。

 

借钱,治病,还债,再借钱……生活成了一个怪圈,似乎总也走不出去。

 

2017年,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他,毅然地贷了10万元贴息贷款,包下了家门口的一个香菇大棚。

 

“生活都这样了,没任何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干。”顾军说,令他没想到的是,小小的香菇竟真帮他摘掉了“贫困帽”。

 

在农业专家技术支持下,顾军很快掌握了香菇种植技巧。

 

“我的香菇品质好,一级菇占的比重大,第一年就收入了4万多元。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卖香菇便收入了7万元,这在以前,几年都挣不了这么多钱。”顾军笑称,今年,他承包了两个大棚,不仅还上了贷款和看病时借亲戚朋友的钱,而且还有了存款。

 

“这是我刚买的一辆车,生活是越来越好了。”顾军指着大棚前停放的一辆白色电动汽车说道。

 

顾军是个懂得感恩的人,经常帮助附近香菇大棚的人,指导大家如何更好地种植香菇,周边的人喜欢称他“顾师傅”。

 

“过去人帮我,现在我帮人,心里踏实。”顾军说话间,旁边大棚的种植户张立刚走了过来,“顾师傅,来看看我的香菇怎么样?”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哪里还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连肚子都填不饱!”顾军笑呵呵地拿起刚采摘下来的香菇,帮着看起品质来。

 

“今天,儿子要从学校回家拿点东西,咱们就回家住吧。”下午了,顾军和老伴儿龚计荣商量着。

 

顾军的新家在县城东侧的阜东新区内,距离香菇大棚约20公里。

 

阜东新区是阜平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有67栋住宅楼,目前已搬入4100多户。安置区内幸福院、养老院、卫生室、学校、活动中心等设施齐全。

 

顾军的家,位于小区西侧一栋楼的13层,“到我们新家看看吧,暖和着哪!”

 

穿过一个休闲广场,记者来到了顾军的新家。进入室内,暖意融融,鲜花正旺,龚计荣拿起水壶给花儿浇起水来。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2019年我们住上了楼房,还是‘大三居’,心里美着呢!”顾军说,以前他家世代居住在大山里,孩子上学十分困难,遇到下雨下雪还不安全。他的妻子龚计荣在一旁补充说:“现在这里方便了,小区内就有休闲广场,门口就是超市,想吃什么,走下楼就可以买了,孩子也能到县城读书。”

 

“12月,大棚就该出香菇了。管理好的话,能出6茬,收入得在5万元以上。另外一个大棚过段时间也可以上菌棒了,日子又要忙起来了。”顾军算着账,一脸笑意。

 

临别,顾军送记者到小区门口,指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奋斗的起点”几个大字说,“这句话,说到我心坎上了。相信依靠党的好政策,和我自身的努力,生活会越来越好。”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