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召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调度会
发布时间:
2013-03-06
3月5日,我县召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调度会,总结上一阶段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经验,分析查找问题与不足,对安排部署第二阶段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喜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袁玉璀,县政协副主席陈占洲,县政府党组成员张风毅出席调度会。
针对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刘喜宗强调,一是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决心。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13个乡镇共清垃圾12000余方,清杂物7548余方,清残垣断壁1089处,清庭院37000余户,清户外广告700余处,垃圾池定点设置265个,每行政村一个的垃圾填埋场基本建成,各项工作制度基本建立,农村环境卫生“脏”的现象得到初步改善。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死角死面残垣断壁仍然存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进度,影响了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必须加以认真解决。各乡镇、各单位、各村要真正扑下身子,从搬走一块砖、运走一堆土、清理一车垃圾做起,一点一滴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锁定目标,强力推进,不断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经过前一阶段的突击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四清”阶段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从现在起将全面进入“四化”、“五改”阶段。要抓紧补课。各乡镇要对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特别是对“四清”任务不达标的村,进行再安排、再部署,限期完成“补课”任务。要明确任务。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四化”、“五改”各项任务目标、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做出了明确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各村要严格按照文件安排,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面推进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要健全机制。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健全设施、人员、资金、制度等保障机制,推动综合整治工作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提高认识,凝聚合力,再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新高潮。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进一步整合力量,明确专人负责,做到责任、经费、人员“三落实”。各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树立整治在一线、管理在一线的理念,靠前指挥、现场督导,及时解决各村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包村科局要切实下大力气、动真功夫,与所包村搞好对接,特别要加大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各基层建设年驻村工作队要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最基本的帮扶内容,帮助本村的干部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要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真正开动脑筋,积极发动群众,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农村长期干净整洁。要提高思想认识。走出认识误区,做到“三个防止”,即防止“毕其功于一役”、防止“短板效应”、防止“浅尝辄止”。要强化督导检查。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曝光通报的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动真碰硬,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要严格奖惩考核。对于主动工作、成绩突出的,坚决给予奖励;对于被动应付的坚决做出处理。
袁玉璀主持会议并就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强调,一要再鼓干劲。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压实担子,狠抓落实,切实组织好、开展好、实施好集中整治活动。二要再增措施。各乡镇要抓紧时间,迅速行动,提高标准,广泛发动,要尽快组建保洁队伍,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并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三要再添力度。要加大督查力度,严格奖惩机制,通报表扬工作进展快、标准高、效果好的行政村和所属乡镇,通报批评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部门和单位,并及时组织好验收评比工作。
会上,张风毅宣读了《阜平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包村科局帮扶资金、物资情况的通报》。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