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把握四个环节确保营养餐工作科学有序实施
发布时间:
2012-12-10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涉及学校共170所,其中中学14所,小学156所(含教学点70个),在校生18131人,其中中学3480人,小学14651人。自今年3月开始正式供餐后,教育局一直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和《河北省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确保本项工作科学有序实施.
一是做好摸底调查。在正式供餐前,教育局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人数、现有食堂数、寄宿制学生人数、走读生人数等情况进行统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学生喝牛奶、吃鸡蛋过敏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过敏替代品实施方案》,对鸡蛋和牛奶过敏者选择其它食品进行替换。
二是做好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宣传车、明白纸、板报等形式,向社会、学生家长、工作人员深入宣传营养改善计划,对于实行营养餐的好处和意义,做到了家喻户晓。各学校都设有营养餐公示栏,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探索供餐模式。针对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状况,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供餐内容:每生每天一袋(或盒)纯牛奶、一颗鸡蛋,三天一根火腿肠。企业向学校配送纯牛奶、鲜鸡蛋和火腿肠,学校进行加工,将鸡蛋煮熟、牛奶加热,再发给学生食用。每周一各企业负责将食品送至各校点,各校点负责食品保管、加工。每次送货为一周的用量,确保周五用完,节假日不留剩余食品。
四是改善供餐条件。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具备基本供餐能力的食堂有25个,还有145个校点无食堂。对现有食堂的学校配备了加工设施,没有食堂的学校(包括教学点),利用闲置校舍或改变校舍用途,改造成食品储藏间和加工间,并购置了监控录像和报警器等防盗设备,锅灶和保温桶等加工设备,基本具备了储藏和加工牛奶、鸡蛋的条件。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