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2015年6月3日《阜平县砂窝乡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
2015-06-05
种养结合实施精准扶贫
阜平县砂窝乡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本报讯(记者王金堂通讯员曹跃峰)阜平县砂窝乡紧紧围绕“三年大见成效、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建成小康”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机制模式,种养结合实施精准扶贫,打造产业扶贫优势。
砂窝乡位于阜平县西部,1.21万人、3318户,辖15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全乡共有1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594户、4503人。砂窝乡核桃种植历史悠久且品质良好,是全县核桃的主产区,但核桃产量一直不高,效益常年低下。该乡针对这一窘境,决定从提高管理水平入手,大打核桃产业“翻身仗”。经过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请教专家论证,初步探索了“政府+技术服务团队+合作社+农户+保险”的核桃产业发展模式,真正让核桃树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该乡积极与县林业局对接,在大柳树村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按照“滴灌”式扶贫的新要求,整合项目资金和政策资金,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核桃种植档次。从规划布局到翻地挖坑,从品种选择到浇水覆土、保暖越冬、病虫害防治、剪枝、加工销售等一条龙式的服务入手,邀请国家级专家现场授课,组建专业管理技术团队,消除农民缺乏科学技术管理的后顾之忧。大柳树千亩核桃园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又较好地解决了全村150个贫困户398个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由乡政府主导、村委会实施,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对接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参与,将果园流转实行统一经营,实现统一管理销售、有效提高效益。2015年在抓好大柳树村示范点的同时,逐步向全乡各村推广,进而带动全庄、百亩台、河彩等7个行政村的1157个贫困户2162个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目前,全乡覆盖八个村的核桃种植产业带初具规模,共栽植核桃6750亩,其中盛果期核桃5000亩,人均增收2000多元。
砂窝乡在抓好种植基础上,多次组织乡村干部赴外地参观考察肉羊养殖项目。经过考察论证并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探索建立了阜平县银洞山肉羊养殖示范小区“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即: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政府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和惠农贷款,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实现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户在基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带动下分户经营。该小区位于砂窝乡河彩村,2014年10月建成投用,目前已出栏育肥羊1600只。在政府引导下带动上堡、下堡、盘龙台、林当沟、大柳树、河彩六个村的527户农民自愿加入银洞山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该乡按照“四个统一”模式,即品牌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料饲养统一、加工销售统一,组建阜平县养羊产业联合会。目前已有72家养羊合作社参与进来,计划3—5年实现全县养羊一盘棋,年出栏育肥羊30万只,走出一条靠养羊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同时,通过引进四川黑山羊进行种羊繁育,提高产羔率和生长速度,打造阜平黑山羊品牌;通过整合养羊产业资源,带动有机肥制造业、菌草种植业、饲料加工业、菌草种菇业、羊肉制品加工销售业等,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