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深山有一处罕见的奇观

发布时间:

2022-12-30


阜平深山有一处罕见的奇观

 


          从阜平上寺村沿沟壑向西山攀登,体力好者半个多小时、体力差些的一个小时,便能走到一个叫“龙山洞”的地方。这个名字是近年来有人起的,当地人世世代代叫它“花洞”。实际上它是一个溶洞。

洞口周围植被

洞口对面山势

此溶洞位于山体阴面的中间部位,海拔1600多米,周围植被茂密,以白桦、枫叶、橡树居多,还有榛子、桁枒、坡莜子(野珍珠梅)、牛荆等众多树丛。对面是古北岳神仙山的东南端,奇峰异岭,崖洞怪石,颇有观赏性。

这个溶洞口较小,而且低矮,我与朋友还有路上相遇的几人打开手电进洞的时候,还得低头猫腰,否则就会碰脑袋。一旦进了洞,里边就宽敞多了。我们估摸和步量了一下,洞高有10米,宽20米,深度足有120米!是个不算小的溶洞了!

 

 

 

在洞内能听到滴水声,天花板上吊挂着不少钟乳石,有的被不法分子敲掉盗走了。两壁奇形怪状,有的像壁画,有的似各种小动物,有的如人形,有的像骷髅……由于长年滴水,底部布满了一个个小石坑。洞的最里边比较壮观,像一尊佛像立于底部,有人在其上挂着一块黄绸子,大概是表彰佛家的功德,类似于人间赠送锦旗什么的。

 

 

溶洞是如何形成的?它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碳酸氢和钙,后者可溶于水,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鹅管、石旗、石盾、石帘、卷曲石、边石、云盆、钙板、穴珠、晶花等千奇百怪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组合形态的自然景观。由于这种地理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听朋友讲,阜平炭灰铺还有个更大更壮观的溶洞,那边的山也属于神仙山系列。看来,阜平神仙山周围也具有喀斯特地形特征。

行文至此,我又想到,游客在上寺、溶洞这个方向也可规划个一日游:早饭后过台峪奔上寺村,参观村容村貌和寺院遗址,顺便订好农家饭;而后徒步攀登到溶洞观看,下山后正好中午时段;午饭后稍事休息,下午2点左右开始返程,再到台峪村北安王庙考证一番。岂不快哉!

溶洞外下侧的千层饼石

 

 

作者来源:塞北利剑头条(李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