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第四届德信典型名单及简要事迹——孝顺儿女篇

发布时间:

2012-07-05


  1、杨秀兰,女,44岁,夏庄乡大成希望小学教师。在她得肿瘤急需手术时,公爹查出胃癌。她毅然放弃手术,先让公爹做手术,并带病精心服侍老人,端饭喂药,擦身洗脚,同房住院的病人都认为她是亲闺女。她的事迹,教育了孩子,感动了乡亲和同事,都亲切地称她为“孝亲孝敬的好儿女,敬老爱老的好典范”。
  2、王立梅,女,39岁,大台乡柏崖村人。她家四世同堂,奶奶100岁,公婆80多岁,三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全部由她照料。公婆有病,去娘家借钱。奶奶爱吃粗粮,她就骑车跑几十里路给老人买红薯面、莜面等杂粮。老人爱穿老式衣服就自己动手缝制。对三位老人,做到了走路有人扶,睡觉有人伴,吃饭有人做,屎尿有人端。
  3、王芝兰,女,58岁,龙泉关镇青羊沟村人。她从云南远嫁到上有年老多病的公婆、下有下肢瘫痪的小叔子这样的婆家。十多年来,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她家里家外一人挑。给公婆喂饭喂药、洗衣洗澡直到去世。伺候小叔子,做饭、洗衣、屎尿都由她管。
  4、孙晓宁,女,32岁,阜平镇照旺台村。5年前,她从遥远的山区嫁给上有老下有小的婆家。婆婆80多岁高龄,她不怕苦,不怕脏,夏天热时每天给老人洗澡,变着花样做饭。多年坚持每天洗脚,换洗衣服。婆婆病重住院,经常拉血,她像对待亲妈一样服侍床前,忙前忙后,为照顾好婆婆,五年来,她从来没时间逛街玩,也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5、刘淑英,女,39岁,平阳镇山咀头村人。公爹得急性阑尾炎,丈夫不在家,她连夜送到医院治疗并精心照料,买吃买喝,端屎端尿,医院的护士都认为是亲女儿。婆母把脚扎伤感染,穿不上鞋,走不了路,她一边看孩子、种地,一边悉心照顾婆母。丈夫一发工资,她先拿出钱给公婆买营养品。帮小叔子成家立业,妯娌关系非常亲密。
  6、魏彦龙,男,52岁,交通局干部。年迈父亲身患糖尿病,其他儿女不在身边,他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全部责任。每天早晚两次按时给老人打针,搀扶老人锻炼身体,给老人洗澡按摩。为排遣老人的孤独感,他一有时间就陪老人看电视、聊天,尽到了一个做儿子的义务。在他的感染下,他儿子也主动帮助他照顾生病的爷爷。
  7、刘海平,男,41岁,天生桥镇罗家庄村。二十年前,他招赘当了上门女婿,把岳父母当做亲生父母,悉心照顾,毫无怨言,挑起养家重担。十年前,他把自己父母接到身边。他给家里四位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治病拿药,增加营养,还陪老人聊天、谈心,协调双方老人的关系。他正是用生活中的点滴,谱写着一曲和谐家庭的乐章。
  8、蔡爱萍,女,47岁,农业局技术站站长。多年来,做到家庭事业两不误。公婆九十多岁高龄,常年卧床不起,她尽心尽力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陪着唠嗑,已成为老人的精神支柱。乡亲们逢人就夸她这个媳妇就像亲闺女一样。母亲去世后,把年幼的弟妹带在身边,边工作边照顾直到长大工作。
  9、贾利军,男,33岁,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科员。母亲得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不能行走,在医生诊断很难治愈的情况下,多方奔走,请专家会诊,到处寻医问药。5年来,风雨无阻,每两周骑摩托车行近百里路给母亲送药。父亲砸坏左腿肌肉坏死,他联系外地专科医院,四处借钱给父亲治疗,并无微不至照顾,父亲病情得到好转。他的事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10、周丽萍,女,48岁,工商局办公室主任。多年来,从物质和精神上给父母体贴入微地关怀。冬天,抽时间提前查锅炉、买煤,并早晚去烧锅炉。每逢双休日,全家买上好吃的到父母家团聚,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陪父母话家常。每逢出差,必定打电话嘘寒问暖。她常说:家有老人是福,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