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第四届德信典型名单及简要事迹——文明市民篇
发布时间:
2012-07-05
1、张朝夫妇,男,南街社区居民,66岁。和老伴杨炳荣义务打扫公厕16年。1985年,县里在环城路上修建了一座公共厕所,解决了居民入厕难问题。厕所投入使用后,没有专职清扫工,张朝的父亲就承担起义务打扫公厕的脏活,一干就是10年。老人病逝后,张朝按照父亲的遗愿,继续义务打扫,任劳任怨,至今父子两代已经义务清扫公厕长达26年。
2、臧玉荣,女,住建局城管队女清扫工。2011年11月20日,臧玉荣在打扫街道时,遇到一位求助老人,他向臧玉荣要一块钱,说是买吃的。看到老人难受的样子,臧玉荣急忙到旁边买了一碗刀削面并喂老人吃下,之后,亲自把老人送上了回家的班车。这件事被迅速传到网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臧玉荣也因此被评为“最美女环卫工”。
3、孟金瑞,男,69岁,中共党员,北菜园社区居民。乐于助人,义务为居民修理房屋、抹墙、安装水管,电路维修,春节为乡亲们写春联,有人需要帮忙,总是随叫随到,群众称赞他是义务服务员;积极为社区建设贡献,利用黑板报等宣传载体加强对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宣传,让社区居民家喻户晓。
4、孟宪朝,男,55岁,城南庄镇一名普通的清洁工。全天候、高密度地对城南庄主街道进行清扫保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上街清理卫生,下午一点半再清理一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正做到了城南庄镇主街道的垃圾日产日清,全天保洁。他说:“城南庄是毛主席呆过的地方,每天来这里旅游的人很多。这份工作很重要,能把这份工作干好,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
5、李春和,男,61岁,龙泉关镇印钞石村人,中共党员。出资1000元,修建了一条长1000多米的公路环绕田间,改变原始耕种方式,让村民得了实惠;自愿投资400元修整街道,投资800元,购买水管,新建蓄水池,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饮水难的问题;出资400余元,购买垃圾车、铁锹、扫帚,担起了村里的环保工作;自愿加入到护林防火的成员行列,为防火做贡献;自愿担当村里的巡逻员,每逢重大节目,坚持在夜间巡视,确保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6、刘志水,男,43岁,中共党员,东下关乡不老树村主任。老山前线服役退伍后,回村自谋职业,加工安装门窗,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带动了12户农民20多人就业。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引导更多群众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建筑装修等行业,引进服装加工项目,发展农家乐饭店4家,特色食品加工3家,休闲垂钓人工湖3个,种植养殖基地1个。近年来协调各类资金50多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扶危济困等公益活动。
7、袁园,女,28岁,中国移动阜平分公司集团客户营业部客户经理。对客户热情周到,急客户之所急,在客户出差在异地时,多次为客户垫付话费,有时每月就垫两三千元;热心公益事业,汶川地震曾捐款1000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刘小兰,帮助他完成学业,帮扶五保老人童金华,在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买吃买穿,老人感动得逢人就夸袁园好。
8、张建梅,女,41岁,中共党员,阜平县城厢小学副校长。生活中,乐于助人,平时见到邻居和亲戚有为难之处,主动送钱送物。工作中,对教师关怀备至。2006年,她把自己职称评优指标让给了家境困难的同事许士华;2008年,同事刘淑华家里失盗,她知情后与班子成员一起到家中劝慰,临走时塞给几百元钱,此后对其经常耐心开导。用拳拳爱心谱写着文明之风。
9、贾强,男,史家寨乡夹石窑村人。2003年加入了村委会至今,为村民做了不少好事。和全村人一起协调配合,把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把几千米长的自来水管引进了每家每户。发挥厨师的手艺,多年来,为十里八乡老百姓们的婚丧嫁娶帮忙炒菜,随叫随到,不收一分工钱,受到了广大村民和党支部的表扬和好评。
10、赵海斌,男,64岁,中共党员,退休教师。积极发挥余热,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优化社区环境,每天主动打扫街道卫生,发动居民在街道两旁栽花种草,美化环境;活跃居民的文化生活,自筹资金,购买音箱、鼓叉等活动器材,每天早晚组织大家开展健身娱乐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