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集团军支援河北阜平县扶贫开发目击》中国军网2015年2月7日发布

发布时间:

2015-02-09


第38集团军支援河北阜平县扶贫开发目击

—— 打仗,响当当王牌   爱民,顶呱呱模范
 

  革命老区河北阜平县,曾经诞生全国第一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也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聂荣臻元帅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革命战争年代,阜平相继有2万余儿女踊跃参军参战,5000多人血洒疆场。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第38集团军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积极主动支援阜平县脱贫发展,近两年投入1000多万元,出动兵力2000多人次,动用车辆、施工装备600多台次,对4个乡镇、12个行政村、12所中小学、140余户贫困户和300多名困难学生进行重点帮扶。
  现场目击之一:集团军领导自带干粮访农户
  退伍老兵竖起了大拇指
  集团军党委常委4次带队深入阜平实地调研,3次召开扶贫开发推进会,带领各级实施精准扶贫。
  这一天,集团军党委常委和处以上干部40多人风尘仆仆奔赴阜平。他们访田间、进农家,逐村逐户调研走访慰问,详细了解当地群众需求,面对面商讨帮扶意见和办法。在城南庄村八一小学和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集团军政委跟老乡们促膝交谈:“有啥困难别着急,咱们一起想办法!”“首长,有你们来帮忙,俺这日子更有奔头啦!”老乡眼眶湿润。
  老百姓常说“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扶贫开发的道理也是如此。集团军党委统筹考虑安排,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确定了扶贫开发分5个层面实施的总体思路:帮全县完成1至2项有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基本建设项目;扶持乡镇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协助完成石厂搬迁、修缮堤坝、栽种果木等工程项目;帮行政村增强群众立足自身脱贫致富本领;帮在校贫困家庭大学生、困难老党员、老军人和老烈属等;帮贫困户。
  那天,走访农户返回时已接近下午1时。地方党政领导和群众盛情相邀,就近到饭店吃顿便饭。“不必,不必,下午还有任务,完成任务要紧!”一行人婉言谢绝了邀请。大家走上面包车,从将军到机关干部,都从自带的干粮袋里拿出面包、火腿肠和矿泉水。一顿简单的午餐后,大家又下到田间地头考察援建项目,深入贫困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84岁退伍老军人李玉路看到这一幕后,竖起了大拇指:“这支部队打仗是响当当的王牌,爱民也是顶呱呱的模范!”
  现场目击之二:军医来到孤寡老人炕头
  干一件事就成一件事
  “开展扶贫工作决不能虎头蛇尾,只热闹一阵就没了下文。要干一件事就成一件事。”集团军根据阜平各乡镇经济发展情况,划为若干片区,由各部队分片包干,对口帮扶:一个师帮一个乡,一个团帮一个村,一个处帮一个贫困户,一位领导干部帮一名贫困生,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支持新农村建设“件件有落实”。集团军驻保定部队出动人员和装备,帮助全县完成农田水利、植树造林、道路平整等项目。各级还把改进作风中压减的经费,注入扶贫专项基金。
  2015年元旦前夕,台峪乡井尔沟村村委会广场人头攒动,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梢倾泻而下,某机步师组织医疗队到这个村义诊。听说孤寡老人王九亮行动不便,军医易薇薇来到老人炕头前,仔细把脉问诊,送上药品。
  易薇薇介绍,集团军相继组织200多名医务人员,分30个批次为5000余名群众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为农村患者建立健康医疗档案800多份,还向3个乡镇卫生院赠送价值40余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材。
  卢敏家住大台乡坊里村,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大二学生,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家里经济困难,他本人面临辍学。集团军了解到,城南庄镇、大台乡、台峪乡3个乡镇与卢敏情况类似的在校贫困家庭大学生有226人,贫困家庭中小学生有76人。部队统一将他们列入帮扶计划,与集团军党委常委和军师旅团150余名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大台乡党委书记杨志强说,“感谢亲人解放军!课堂里旧桌椅换新,小学生们有了新书包,一人还有一套新文具呢!”
  在这个乡大连地村,村民指着路边一排太阳能路灯介绍,“部队帮忙安装的,夏季一到晚上,乡亲们路灯下扭秧歌,有说有唱!”
  现场目击之三:部队惠农统购到了田间地头
  农业合作社红火人气旺
  秋天的阜平,阳光明媚,枣树成荫,野果飘香。
  某师20多名官兵在军需科助理员潘欣带领下,乘坐12辆大卡车,来到阜平县城南庄马兰村蔬菜种植基地,准备收购村民们刚刚收获的土豆。
  田间地头,悬挂着“军民一家亲”“共建新农村”等横幅,12辆军车一字排开,地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刚从地里扒出来的土豆堆成一座座小山,乡亲们与官兵一起肩扛手抬,将一袋袋土豆逐一过秤,搬到车厢里。村党委书记胡万青脸上乐开了花:“子弟兵帮俺们成立农业合作社,还到田间地头来收购!”
  “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实体,见效快、受益面广,也能管长远,发展一个就能带动一片。”集团军领导介绍,他们协调帮助当地建成3个集技术指导、产品供销、检验检疫、质量调控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遴选思想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的转业复退军人,负责技术服务保障、生产规模统筹、产品质量把关和销售等具体环节。
  集团军本级还投入140多万元,在马兰村新建1个蔬菜种植基地、1个养猪基地和两个蔬菜大棚。两个基地全年生产蔬菜80余万斤,猪肉2万余斤,参股入社的700余户农户收入翻了两番。“部队直接上门收购,降低合作社成本,农民增收,部队也能节约采购开支。”一位后勤助理员感慨地说。
  而今,部队还帮乡亲们创建网上农产品交易销售平台,借助微博、官方微信、新闻媒体发布信息,广泛宣传,协助合作社完成绿色香菇商标注册,打造龙泉关农产品品牌,为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创造条件。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