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德信典型候选人简要事迹
发布时间:
2015-01-13
第七届德信典型候选人简要事迹
一、阜平好人(7名)
1、杨志红:男,1930年10月生,城南庄镇后庄村人。2001年,他在县城汽车站捡到一残疾女婴,多年来,始终对孩子不离不弃,用木板夹着她右腿训练她走路,教她说话,供她上学,锻炼她用嘴和脚写字。13年过去了,老人拄上双拐才能站立行走,小女孩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三年级小学生,能正常行走。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倾其所有,让孩子有一双正常的手臂。
2、李永清:男,1963年12月生,林业局副局长。常带领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下乡期间关注困难群众,帮助他们谋化种植项目、优化果树品种,帮多户村民实现脱贫致富;调离防火岗位后,尽管不再分管防火工作,但只要哪儿出现火情,他还是带队冲在扑火最前沿,用丰富的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守护着阜平的青山绿水。2013年他荣获河北省林业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赵俊林:男,1959年6月生,北果园乡司法所所长。参加工作20年来,没领过一分钱工资,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参与调解各类纠纷2700余起,调解成功率95%;消除集体上访隐患事件150余起;向乡党委、乡政府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90余条。1986年、1997年住在革新庄水库边的他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落水儿童;2011年,黄连峪和行唐交界处,他和做协警的儿子两人清除塌方,救助驶往石家庄的旅游大巴脱离险境。
4、郑迎新:男,1970年11月生,平阳镇康家峪东湾村人,北京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职员。虽在外工作,但始终不忘家乡父老。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协调公司向北果元乡店房村捐赠核桃树苗共2000余棵,并组织公司同事到店房村为村民义务栽种;多次为店房小学捐赠桌椅、图书和学习用品,并为贫困学生苏苏和身患白血病的渊渊等家庭困难孩子捐款捐物。他的事迹曾被《北京青年报》报道,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5、顾彦平:男,1966年7月生,天生桥镇不老树村村民。2014年4月6日,村子后山失火后,自发组织队伍上山救火。打火队员陆续赶到后,他开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义务往山上运送,并主动腾出儿子结婚的新房,提供场地,搭建食堂,准备饭菜,为2000多名消防官兵提供后勤保障。
6、韩成龙:男,1996年8月生,天生桥镇阳坡村村民,现服役。2014年6月一个傍晚,北栗元铺一村民下班后骑摩托车回家,不小心从三层楼高的岸上扎进四米深的水潭。他发现后,没有多想,抄近道光脚从一块又滑又陡的岩石上“滑”进水潭救出村民。他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7、樊海明:男,1975年11月生,科技局职工。2014年12月17日下午,在亨达小区门口捡到一个黄色钱包,包内有现金800元、3张银行卡、身份证、会员卡等物品,等候失主半个多小时,没人认领。18日上午,凭借身份证信息并在大台乡和城关镇派出所的帮助下,樊海明多方联系,终于把钱包交到了失主手中。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讲懂守创建标兵(17名)
1、史卫超:男,1983年1月生,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副主任。在“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他组织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讲懂守演讲比赛、万人签名、问卷调查等系列活动;他强化学习,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意识和纳税服务技能,做到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在他带动下,全局掀起全面践行“讲懂守”行业文明新风尚的热潮。
2、顾彦丽:女,1971年1月生,计生局副局长。“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来,她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统筹规划,全方位推进并完善计生局“红黑榜”发布制度等,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转化成为了计生工作攀登新台阶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了计生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3、张淑荣:女,1971年3月生,林业局干部。“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她秉承规则意识,身体力行,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坚持深入到果树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做到了忠诚事业、敬业爱岗,树立起了林业人勤奋、诚信的新形象。
4、连文战:男,1976年3月生,阜平移动分公司副经理。按照“讲懂守”活动的创建要求,他既做活动的组织者--深抓氛围营造,更做活动的参与者--亲自参加系列创建活动。在他的领导推动下,移动公司阜平分公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形成了优质服务、便民利民、诚信践诺的浓郁氛围。
5、赵海军:男,1974年5月生,阜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在“讲懂守”创建活动中,他把“讲懂守”活动内涵与乡村文化墙建设紧密结合,使乡村文化墙成为了传承老区精神、弘扬德信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了传播“讲懂守”精神、感召群众、引领风尚的具体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学习更加具体化、普通化和实践化。
6、李建芬:女,1972年11月生,城厢小学德育处主任。“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她以更高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城厢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开展多项活动,引导教师学为人师,组织学生开展“六星追梦”、歌咏比赛等活动,在她的组织推动下,全校师生讲诚信、懂规则、守法纪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提高。
7、杨雅南:女,1990年5月生,阜平农行人事专员。作为支行“讲懂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小组成员,从活动创建方案到落实,她牺牲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点,积极献计献策,勇于担责,组织开展多项主题活动。在工作中,她做到了处事有准则,言行有规范,以人格力量感召影响同事,树立起了农行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8、孟建军:男,1972年1月生,工商局法制科科长。在“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他甘做倡导者、参与者、传递者和践行者,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参加“为民务实清廉”演讲比赛,协助单位建立了善行功德榜、文明提示牌、文化长廊等,为工商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出突出贡献。
9、周邦红:男,1974年3月生,执法局副局长。在“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他组织人员积极参加“阜平情-中国梦”等各项活动,同时以开展县城环境卫生整治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形式,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城管队员一道走上街头,用严谨的工作作风,有针对性的开展行政执法服务工作,使影响县城环境任意而为、违法乱纪等行为大幅减少,街头巷尾形成了遵秩守序的新风尚。
10、贾利军:男,1979年6月生,文广新局职工。在“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他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单位领导组织开展“阜平情—中国梦”演唱比赛,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乡村大世界--走进阜平”专题节目等,这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文体活动的大力开展以及专题节目的拍摄录制刊播,进一步丰富全县人民业余文化生活,为县域经济发展凝聚起了强大正能量。
11、李二国:女,1974年2月生,人保财险阜平支公司经理。在“讲懂守”创建活动中,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她严格要求员工,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她通晓业务身体力行,总是及时赶赴险情发生现场进行查勘,第一时间做出理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她用实际行动,让“讲懂守”成为了公司工作人员的共同自觉。
12、张帅军:男,1975年6月生,广播电视台职工。“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他用忠诚、责任、笔触、话筒、镜头,深刻阐释了“讲懂守”活动的内涵,他紧紧围绕活动的重要部署、重点会议,运用新闻、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尽职尽责完成了各项宣传任务,活动期间共播发动态消息57条,人物访谈18个,专题新闻12期。“讲懂守”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县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13、王照勇:男,1979年3月生,治超办办公室副主任。在“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积极参加全县组织开展的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他创新工作思路,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开展了“讲懂守”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积极营造廉洁高效、健康向上的政务环境。
14、庞耀垄:男,1974年3月生,养路工区副主任。自“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同志立足工作岗位,表里如一,工作水平与行为举止做到高标准统一。在南关大桥工程改造工程、河龙公路省道升级改造过程中,严谨操作,圆满完成任务,树立起了忠诚事业、勤勉敬业、诚信有为的良好形象。
15、刘建:男,1978年5月生,地税局副局长。一直以来,他始终坚持着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人生准则,树立起良好的地税人形象。“讲懂守”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他积极参加县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他与人为善、以诚待人的人格力量感召下,地税局依法办税、诚信服务、规矩办事的行业形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
16、郑吉进:男,1947年2月生,原县文化馆馆长。作为有名的“老文化”,退休后,他仍奋战在文艺战线上,走遍县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写剧本、配唱腔、导节目,累计创作剧本30多个,由他创作执导的老调《青山忠魂》获保定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讲懂守”活动开展以来,他结合县情主创“阜平情—中国梦”系列歌曲12首,为全县文艺事业发展繁荣再次注入了新力量。
17、郭栋:男,1983年6月生,国网阜平供电公司团委委员。“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他利用内部网站、电子宣传屏、内部宣传板报等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内涵要求、活动开展情况等,大大增强了供电公司全体员工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
三、文明家庭(16个)
1、耿海燕:女,1979年2月出生,县财政局科员。丈夫工作重、回家少,她主动担起家庭重担,毫无怨言。在赡养老人方面,她以心换心,对双方父母同等对待,悉心照顾;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坚持言传身教,将勤俭节约、自食其力的好家风、好传统传授给子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工作中,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经办过的业务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2、陈永菲:女,1972年3月出生,县医保所所长。她领导的团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实现了医疗保险政策全县覆盖;她和丈夫坚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自费参加家庭教育讲座,科学教子,百忙之中抽时间和儿子一起学习,儿子顺利考入香港大学,她也取得了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为方便照顾父母,她与姐弟商量,大家合资在县城买房给父母养老;她经常参加新夕阳文明协会开展的助老活动,多次自费资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
3、李淑红:女,1974年4月出生,县委办科员。三年前,她丈夫因病昏倒在讲台,危在旦夕,她悉心照料,并自学了按摩、打针等简单护理技能。今年,她公公出门遭遇车祸,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面对多舛的命运和家庭重担,她坦然面对,无微不至的照顾公婆、丈夫和孩子。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依相携。
4、杜金娥:女,1970年9月出生,特教学校教务主任。她关心残疾学生,爱生如子;婆婆因患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她多年如一日,端屎端尿,擦洗身体,喂饭喂药,悉心照料;公公患脑溢血瘫痪在床,每天定时给公公按摩腿,帮他做康复训练。她善良孝顺、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使得全家尊老爱幼,其乐融融。
5、李义兰:女,1957年6月出生,城南庄镇南台村村民干部。当村干部20多年来,她带领全村人种植板栗,南台村被评为市巾帼示范村,她本人也被评为县科技致富女能手;生活中,她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哪位老人有需要,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哪里有邻里矛盾、妯娌纠纷,她总是出面化解;夫妻二人相濡以沫,互勉互助;儿女教育成功、事业有成。
6、李慧琴:女,1967年12月出生,城厢小学教师。参加工作30年来,一直坚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任劳任怨;为让丈夫安心工作,她主动承担起繁重家务,教育子女,对待公婆,极尽孝道。
7、杜金兰:女,1974年8月出生,城南庄镇石猴小学教师。在学校,她尽职尽责,不仅悉心教孩子文化知识,更注重品德教育;在家庭,婆婆患脑血栓后,她不辞辛苦,端水送饭,擦屎接尿,毫无怨言;丈夫是村干部,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家务活她全部包揽。她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着兄弟姐妹。
8、许玉琴:女,1969年1月出生,王林口小学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作为妈妈,她善于用言谈举止培养教育孩子成长、成才。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目前正读大二,担任班干部,学业优秀。她对公婆照顾细致入微,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洗衣洗脚没有一样不做,邻居都夸公婆有福气。在日常生活中,她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9、刘秀梅:女,1982年1月出生,县医院儿科护士长。十几年来,她始终坚持在护理工作一线,从无差错。虽然工作繁忙,她总是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教育孩子先学做人,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休息时间她总是把家务活全包揽,每年换季,她都不忘给二老添置新衣。她热情助人,主动承担起帮行动不便的邻居大爷买菜的任务,帮助老人收拾屋子,洗衣做饭,深受邻里称道。
10、刘金婷:女,1972年1月出生,阜平中学办公室副主任。20年如一日,勤劳肯干,乐于助人,是同事公认的好同志;家庭生活中,她是好儿媳,婆婆患重病,丈夫工作忙,她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端饭喂药、端屎接尿。夫妻二人十分注重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让他有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她仍然不忘资助贫困学生。
11、何金花:女,1966年5月出生,中技希望中学教师。公婆90岁高龄,身体有病,她业余时间经常陪老人聊天、讲故事、说笑话。受其影响,女儿也特别孝顺,每次回家,总是给爷爷奶奶买营养品,打电话说的最多的就是爷爷奶奶。丈夫没有工作,靠打工为生,虽然家庭算不上富裕,但一家人相亲相爱,非常和谐美满。
12、赵宗芝:女,1976年6月出生,特教学校老师。任教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母亲患病期间,她坚持每天按摩帮助做康复锻炼,逢年过节都回乡下老家陪公婆过节;对儿子的教育严中有爱,从不娇生惯养,使孩子传承了诚实守信、勤劳善良、谦虚有礼的好家风;她和丈夫非常珍惜邻里关系,谁家有大事小情,再忙再累都主动帮助。
13、秦金岭:女,1985年9月出生,检察院科长。通过招考,她只身一人从邯郸来到阜平工作。丈夫为了照顾她也随后来到阜平,两人相互扶持,互相支持。由于工作特殊性,她常加班到深夜,丈夫从无怨言,有时还到单位陪着她加班。婆婆随他们在阜平生活,她把婆婆当成自己的妈对待,抽空挤空陪着婆婆聊天,想方设法让婆婆心情快乐。
14、张秀娟:女,1978年5月出生,工商局科员。丈夫在行政机关工作,儿子读小学。夫妻二人爱岗敬业,相互支持,养成了积极向上、爱好学习的工作态度。结婚10多年来,她坚持每年给公婆体检,多年从不间断;为使正在处于成长期的儿子健康成长,她言传身教,用言行给儿子做榜样;夫妻相互理解,从不让家庭琐事影响夫妻和睦,始终保持勤俭持家、乐观向上的良好家风。
15、刘江铃:女,1980年2月出生,养路工区职工。作为办公室科员,她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不怕苦不怕累;和当教师的丈夫结婚后,五口之家和和睦睦,常回家看望公婆尽孝心。母亲脑血栓行动不便,她回家就忙家务,照顾老人、接送孩子,辅导学习,没有一会儿闲工夫;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先垂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教育。
16、齐建伟:女,1971年5月出生,城厢小学教师。2006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又患上了食道癌。齐建伟夫妻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照料老母亲的责任。背着母亲看病寻医四处奔走,照料母亲生活起居样样悉心;教学成绩年年优秀,在今年保定市举办的“最美职工精神”征文中荣获第一名。儿子是高二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耳濡目染受父母熏陶也很孝顺长辈。她的家庭令人羡慕,让人称赞。
四、文化乡村(10个)
1、砂窝乡全庄村:历史悠久的社火表演远近闻名,民间小调年年翻新。自筹20万资金建起1000多平米文化阵地,广场、戏楼、文化室一应俱全。村民自筹购置锣鼓2套,音响3套,各类道具20多种。建起文化墙,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文化生活。
2、大台乡坊里村:文化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诠释了“孝、诚、勤、和、美”的文化理念。村内建有图书馆,闲暇时读书的村民络绎不绝,文化氛围浓郁。注重村容村貌建设,村内街道全部硬化,沿街道路绿树掩映,村容整洁雅致。
3、王林口镇东王林口村:沿省道和村庄主街道两侧进行墙面粉刷,绘制文化墙,实现村容村貌整齐划一。拍摄56名村民生产生活写实照片,悬挂于村委会,提振村民精神面貌。充实村锣鼓秧歌队伍,增配服装道具,修建文化广场,配置健身器材,新添高性能有线广播器材,充分发挥了农村文化阵地作用。
4、史家寨凹里村:建设占地1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10套,为村民休闲提供了便利。配置1间图书室,现有1400多本图书,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内自发组建广场舞舞蹈队两个。
5、平阳镇冯家口村:建成5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安装8套健身器材和乒乓球桌一个,广场外围绘制有40平方米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村委会设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影视放映室等8间。村民妇女自发组成20多人的舞蹈队,村内成立由30多人组成的鼓队,积极参加多场演出活动。
6、天生桥镇不老树村:多年来该村以桥为界,分为东西两片,各建有老调戏班一个,东边戏班以舞会、大鼓、武术为主,西边戏班以秧歌、小曲、旱船为主,逢年过节俩戏班同台汇演,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村内建有两座文化广场,大力发展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该村村两委对村文艺活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经常邀请县文化馆老师对该村村民传授技艺。
7、城南庄镇城南庄村:成立了多个文艺队、锣鼓队,组织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节目。设立“文化书屋”,藏书10000余册,电子音像制品几十套,定期向村民开放。多部以该村红色历史为素材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大大提升了该村对外形象。
8、阜平镇三岭会村:投资5万元建图书室、硬化活动广场,修建村民活动综合楼400平米,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支持。修建以弘扬孝道为主题的大理石材质文化墙80平方米,使村风民俗得到传承。成立中青年舞蹈队、老年舞蹈队和锣鼓队,定期组织文艺汇演。
9、龙泉关镇顾家台村:建成了圆梦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供村民健身休闲。绘制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村文化墙,在村街道两侧刷写宣传“讲懂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组建舞蹈队两个,闲暇时经常开展活动。
10、吴王口乡周家河村:沿街墙面粉刷,绘制农村文化墙主街道。村广播室每天播放新闻和戏曲,定期为村民播放电影。扩大充实该村秧歌队规模,完善村图书室建设。
五、“讲懂守”文明单位(11个)
1、阜平县养路工区:该局建立了文化长廊和道德讲堂,设立了功德榜,营造“讲懂守”创建活动浓厚氛围;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抓学习、提素质、强纪律、转作风”活动,写体会文章50余篇,表彰活动典型10人;活动开展以来,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公路服务环境。
2、阜平农行:高度重视“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立了“讲懂守”领导小组,建立了文化长廊和道德讲堂,设立了功德榜。按照唱道德主题歌、讲模范故事、作点评等程序开展道德讲堂11次;组织人员参加县委组织的“善美阜平、共筑小康梦”演讲比赛;组建队伍参加乡村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3、阜平镇:该镇开展宣讲、张贴标语、悬挂条幅等形式,让广大党员群众能够深刻理解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诚信、懂规则、守法纪”活动创建;积极组织并参与“讲懂守”万人签名活动;开展了践行“讲懂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的征文活动;高标准建设了11个村文化墙。
4、工商行政管理局:“讲懂守”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建立了文化长廊和道德讲堂,设立了光荣榜,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为提升员工素质,组织全体职工到西柏坡和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进行了教育学习;先后举办了“七一”演讲比赛、“善美阜平,共筑小康梦”演讲比赛和万人签名活动;结合本职工作,在全体工商户中开展了诚信经营教育活动。
5、林业局: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在单位门口醒目处悬挂“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条幅,利用单位LED电子屏滚动播放“讲懂守”宣传标语十余条,制作宣传展板十八块,建设了文化长廊;积极参加“讲懂守”万人签名活动;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县委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活动。
6、路治办:成立“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检查站及局机关办公区域悬挂“讲懂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条幅23条;在局机关办公区域建设“讲懂守”系列精神文明文化长廊和红黑榜;组织40人文艺演出队在“阜平情.中国梦”演唱会中演唱歌曲《我们是阜平人》;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善美阜平、共筑小康梦”演讲比赛,获优秀组织奖。
7、执法局:对“讲懂守”创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写体会文章30余篇;组织人员参加全县的“善美阜平、共筑小康梦”演讲比赛;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讲懂守”万人签名活动;组织40人演出队在“阜平情.中国梦”演唱会中演唱歌曲《走向辉煌》;宣传引导群众遵守阜平人文明公约、行为守则,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
8、文广新局:精心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举办了庆祝建国65周年“阜平情—中国梦”演唱会;积极参加县委组织的“讲懂守”万人签名和“善美阜平、共筑小康梦”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筹备CCTV-7《乡村大世界》录制前的准备工作;举办了“中天杯”首届青少年书画展;承办了保定市“唱响中国梦,文化城乡行”阜平站巡演活动。
9、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在《阜平新闻》前后播出“讲懂守”宣传字幕;开辟了“践行讲懂守,引领新风尚”专题和“讲诚信、懂规则、守法纪”系列电视访谈,分别播出16期和30期;录制、播出了“善美阜平、共筑小康梦”演讲比赛专题、电视书画赛、中国情文艺演唱会等;举办了“我舞我健康”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和第二届电视书画大赛;开辟了乡村大舞台栏目。
10、县医院:成立了“讲诚信、懂规则、守法纪”活动领导小组;在医院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建立白求恩文化长廊,使“讲懂守”内容深入人心;组织文艺演出队在“阜平情.中国梦”演唱会中演唱歌曲《善美阜平更灿烂》;扎实推进学雷锋主题道德活动,组织医疗小分队,到我县敬老院、平阳镇、吴王口乡、夏庄乡等地进行义诊,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义诊1102人次,赢得了老百姓的好评。
11、供电公司: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懂守”、“善行功德榜”等内容展板十四块,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活动开展纪实图片;开设“道德讲堂”,通过讲堂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积极参加“善美阜平—共筑小康梦”演讲比赛,获优秀组织奖;组织文艺演出队在“阜平情.中国梦”演唱会中演唱歌曲《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成立了“共产党员服务队”和“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各项供电公益活动。
12、龙泉关镇:营造“讲懂守”宣传氛围,刷写墙体标语90块,悬挂条幅5条,发放明白纸100余份;积极配合、筹备CCTV-7《乡村大世界》录制前的准备工作;开展了“魅力龙泉关”摄影比赛;围绕“讲懂守”主题,组织所有行政村开展了文艺演出活动。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