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红色文化?专件三: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地
发布时间:
2012-07-04
阜平红色文化•专件三
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即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为拯救危亡的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军,八路军迎着向南溃退的国民党军北上抗日。8月下旬,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先后开赴华北对日作战,开辟敌后战场。9月19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政治部机关从山西五台来到阜平,20日进驻阜平县城。随后派出工作组深入村镇张贴布告、书写抗日标语,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罗荣桓在县城向阜平各界作报告,宣传抗日政策,并接见阜平县各界抗敌后援会的青年人,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活动。9月底,王平、刘秀峰、赵振生赴阜平组建中共晋察冀省委。
平型关大捷后,一一五师主力随八路军总部南下,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师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随营学校等约3000人,在晋察冀临时省委的配合下,迅速在晋察冀打开局面,创建了以阜平为中心的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晋察冀军区在五台成立。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11月13日,经八路军总部批准,四个军分区成立。第一军分区,杨成武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赵尔陆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陈漫远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第四军分区,周建屏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不久,中共晋察冀省委在阜平成立,黄敬任省委书记。11月18日,晋察冀军区机关由五台移驻阜平,不久打退了2万日伪军的八路围攻,在敌后站稳了脚跟。晋察冀军区的成立,八路军主力部队、游击队以及各种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标志着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已经初步创建起来。
1938年10月5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在致聂荣臻等人的慰问电中称:“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这些都有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尽其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充分肯定了晋察冀边区各方面的斗争成就,这是晋察冀被称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最早由来。
1938年11月,聂荣臻就晋察冀创建一年来的斗争情况,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份详尽系统的报告。毛泽东看后认为很有意义,要聂荣臻补充修改后出版,还亲自题写了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下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