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红色文化?专件四:中国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创建地

发布时间:

2012-07-04


阜平红色文化•专件四


中国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创建地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从前线溃退下来四处窜扰,许多地方官员弃职逃跑,一些地头蛇也乘机拉起队伍,自封为司令,扩充地盘,随意摊派,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许多地方成立起半政权性质的“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动员一切爱国力量投入抗日斗争。有的地区旧政权已经垮台,形成了一切权力归“动委会”的局面,有的地区旧政权与“动委会”并存,这就阻碍了抗日工作的开展。
  晋察冀军区迁到阜平当天,就召开了冀、察两省军政民各方面领导参加的会议,研究组建“边区政府筹备处”,商讨组建地方政权,以形成边区统一的政权领导机关。1937年12月5日,在阜平县城成立了“晋察冀边区政府筹备处”。“晋察冀边区政府筹备处”决定,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部队、群众团体和各县抗日政府选派,并派宋绍文、李耕涛、李杰庸、王斐然、白静斋等人分别到晋东北、冀西、冀中各县联系代表人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晋察冀边区就有39个县表示愿意参加代表大会。阜平县开始着手准备大会的食宿等会务筹备工作。
  1938年1月10日至15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县城第一高小的大北堂隆重召开,146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各抗日军队和抗日团体的代表,有工人、农民、开明绅士和资本家的代表,有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代表以及五台山和尚喇嘛的代表。他们代表着边区上千万民众,代表着120万群众的114个团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阜平县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侯薪、杨耕田、王斐然、刘光运、赵宝瑾等。
  大会期间,抗敌剧社和阜平县人民自卫军的少年队,在县城的城煌庙对过的戏楼,演出歌舞和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庆祝大会的召开。
  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建立边区统一的政权以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以及财政问题和战时的经济政策等。
  聂荣臻首先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宋劭文、国民党代表刘奠基、共产党代表黄敬等先后致词。全体代表在“抗日高于一切”的前提下,对大会的各项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地讨论,并就军事、政权、财政、经济、教育、人民武装、成立边区银行和其它各项政策做出了决定,通过了《政治问题决议案》、《军事问题决议案》、《财政问题决议案》、《文化教育决议案》、《经济问题决议案》、《群众运动议案》、《妇女问题决议案》等决议案,使之成为边区政府成立后的施政依据。最后,代表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宋邵文为主任委员。大会要求边区政府“是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形式,包含着各党各派、各阶层及各种民族分子。它的实际内容是彻底抗日与真正民主。”
  15日,以军政民代表大会的名义向国内发表了宣言和通电,宣告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31日,国民政府批准后,正式命名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晋察冀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政权。它的成立使全边区政权系统、政策法令得到了统一。